CD隨身聽的防震功能是利用機身中的記憶體作為緩衝,將播放點之後的片段讀進記憶體,當震動過大使的雷射頭無法正常讀取時,便播放記憶體中的資料。而CD音軌與MP3的檔案大小不同,因此會有防震時間不同的狀況。
轉貼自: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41400836



dog7002wd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問題很有趣,
10年前有用過電腦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原因。

在個人電腦開始普及的時候,
主流的資料儲存媒介(軟碟)是屬於 5.25 吋 1.2M 的規格。

dog7002wd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每當垃圾車或是救護車(所有有音樂蜂鳴器聲音的車)在接近的時候與經過的時候聲音會突然改變(聲音好像掉下來)?是什麼原因呢,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叫"都卜勒效應"

>

dog7002wd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F1 取得線上 [說明] 或 Office [小幫手]
F2 移動文字或圖形
F3 插入自動圖文集項目(在 Word 顯示該項目之後)
F4 重複上一個動作
F5 選取 [編輯] 功能表中的 [到] 指令

dog7002wd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髮本身只是黑色素不足,其實倒是健康的頭髮。如能改變飲食及作息,多攝取碘類,仍可能恢復為黑髮。如果性急,直接將白髮拔掉,則毛囊永久受損,不但長出新髮的機會、速度變小,且其周圍健康的毛囊也受到損傷,自然其它的頭髮的黑色素製造也隨之減緩,最後其他頭髮不是跟著變白、便是質地跟著變壞。所以年輕人不要輕易拔白髮
參考資料
http://student.wtuc.edu.tw/89/n8926017/html/BODY.HTM#a4

dog7002wd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5/03/26 18:45》

 記者黃微芬/南市報導
 小孩長不高,向來是家長們關心的話題,坊間許多標榜有長高功效的保健食品便看準家長了的這層心理,讓家長們花大錢來助長小孩的身高,不過就醫學觀點,一旦生長板已經癒合,就不可能長高了;成大醫院小兒內分泌科主治醫師周言穎強調,後天長高沒有特效藥,唯有營養均衡、足夠運動及充足睡眠,才是幫助小孩長高的最好方法。
 影響兒童生長的原因很多,包括先天遺傳、營養、運動、壓力、睡眠、藥物等,都會對兒童日後的生長發育造成影響;先天方面,與遺傳有關,主要來來自由父母的遺傳、基因或先天性的甲狀腺荷爾蒙異常等,是無法改變的;因此,有人想長高,就只好從後天拚命挖空心思了,例如進補、打生長激素,或是吃昂貴的轉骨保健食品等,都是常見的方法。

dog7002wd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

點一盞燈 把溫暖傳給每個人  (周華健)
這土地 有你 才能夠叫我們 (吳宗憲 周華健)
我們心都善良 不忍心誰受傷 (任賢齊 梁靜茹 吳宗憲)

dog7002wd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請參考以下文件. 我個人不認為 bt 會傷電腦...

為什麼頻繁讀寫會損壞硬碟呢?
http://myweb.hinet.net/home11/p123060829/teac/10.htm

dog7002wd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莽篡漢,建立新朝,是中國歷史上一件不尋常的事情。王莽之所以能篡奪漢室江山,足以證明他擁有過人之處。不過,王莽並未能有效地管理一個偌大的國家,新朝只建立了短短十多年便告了吹。 王莽篡漢這種行為經常被認為是激起各方不滿的原因,但是細加研究,便會發現這與事實不符。他能夠篡漢是因為他得到西漢官僚體系的支持,正如周桂鈿所說:「當他(王莽)在攝政,即真的過程中,只有極個別的劉氏宗親出來反對,而絕大多數人,包括漢室各級官員如大多數劉氏宗親還是支持、擁護的。」 因此,王莽的失敗與其篡奪行為並無多大的關係。 那麼,他又何以會失敗呢?這是與他面臨的政治環境與其新政的措施有關。 王莽雖然能順利登上王位,但他所面對的是一個極惡劣的政治環境。貪污以及官僚分化是等待王莽解決的問題,但王莽卻未能有效地除去這些問題,反之令到其統治出現危險,導致其失敗。 王莽朝內的官員包括了朝廷中的儒士、文吏、外戚、劉漢舊族等多個集團,他們出現了分化的局面。葛承雍在《王莽新傳》裏說:「這裏面有真誠儒士的擔心、猶豫,也有士大夫的嫉妒、恐懼、猜忌,還有奸猾小人的反感、阻攔和專湊熱鬧的挑撥離間,尤其是爬到參政決策高位後的 "儒士" 們開始傾覆同伴,將心思用到了內部互耗的爭鬥上,名利地位的惰性磨掉了革新變法的銳氣。」 這點明了在王莽朝廷內並不是一片和諧的氣氛,加上王莽在接受了孫建的建議,將為官的劉氏宗親罷免,這把很大部份擁護新朝的劉漢後代,推向了其對立面。因此,王莽欲求改革時弊,首先面對的便是這些集團的阻力,不但其新政失敗,而且其統治也面臨考驗。 此外,朝廷貪污腐化問題亦十分嚴重。王莽即位後,西漢的問題便放到他的頭上,貪污問題便是其中之一。在葛承雍的《王莽新傳》中曾提及有「西漢以來 "官吏猥濫,不思澄汰"」的局面,加上王莽登位後,依古設爵,因人授官,這便激化了朝中腐敗貪賄之風。從元始五年選調士人到元風元年更改地方官制的十年間,王莽濫封官爵不但沒有得到收受者的支持,反過來加速了大批官員的腐敗。隨著王莽提出「王田制」、一系列經濟改革措施的執行、變化,如葛承雍所說 "撈一把" 的現象已經遮蓋了整個官僚體系,成為一種政治文化,連入仕的知識分子也恣肆貪賄,在這種環境下,王莽苦盡心力地創造的改革計劃將會被各官僚用作終飽私囊的工具。面對這個惡劣環境,王莽曾於天風三年下達了新的俸祿制度以提高官吏俸給數目,但他仍不能力挽狂瀾,貪污風氣更盛,令到王莽的政權不穩。 雖然王莽的政府存在很多問題,但他仍是堅持進行改革,藉以改善社會問題。王莽即位後,一面根據經籍,一面迎合儒家思想,積極從事改制,一切施政力求革新,以符合新朝、新氣象。不過,這套復古改革計劃卻給其皇朝帶來極大的破壞,深化了西漢末年間的社會問題。趙翼在《廿二史劄記》裏曾說:「更始、赤眉、光武因得以劉氏召天下。人但知莽之敗於人心思漢,不知人心之所以思漢,實莽之激而成之也。」 可見,王莽所以失敗乃是其激化而成。 有些前人例如桓譚、王光、班固以及趙翼等認為王莽之敗敗於其復古改革計劃,這是可信的,而這套理想化的計劃又與他個人的意識型態有著很大的關係。自西漢武帝採「罷絕百家,獨專儒術」以來,儒家思想的地位日益重要。王莽以儒家知識份子登上皇位,使儒家思想攀上歷史頂峰,再加上在篡漢的過程中,他得到儒家群體的支持,這造成王莽對儒家思想有著一份很強烈的感情。此外,他原來是經師,兼習今、古文,授《禮經》於陳參 ,從陳欽受《左傳》 ,從徐宣受《易》 ,可見他對儒家經典是頗為熟悉的,導致王莽立心進行復古改革,但亦令他天真地以儒家舊制應用於今世,產生很大的衝擊。 不過,復古改革就是等於失敗嗎?其實內裏並不簡單。實在是復古改革的過程中,對一些既得利益者帶來損害,王莽的朝廷遭到他們的杯葛,因此,王莽在一個孤立的政治環境下,失敗乃是必然的。從始建國元年四月至二年十二月,僅僅是一年多的時間,王莽頒行了王田制、私屬制、五均六管和兩次幣制的改革,而這些改革又推行過急,結果令到各方人仕感到不滿,使官民心理承受不了,特別是世家地主、士族大姓、高資大賈和顯赫的外戚貴族,有著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尾大之勢影響著統治階級內部各集團之間力量的消長,而且,據統計,西漢末年縣邑有一千三百一十四個,郡國則有三百七十一個,許多封域 "制同京師,皆如朝廷",雖然地位低於漢郡,但它實力雄厚,形成宗法性、等級性、地域性相結合的少數家族龔斷的政權,處於與中央獨立的狀態。 因此,在這個環境下,王莽可說是陷於孤立的狀態,雖有大志,也難發展。 王莽的新政,還是存在著很多缺點的。在經濟政策方面,王莽亦犯了很多的錯誤,他的「王田制」就是其中之一。王莽在土地兼併日益嚴重的情況下,採取了土地制度方面的改革,稱為王田制。自秦商鞅廢除井田制,開阡陌,土地兼併開始,社會上的貧富不均的現象日益嚴重。至漢武帝時,董仲舒曾上書建議限田;到哀帝時,大臣師丹、孔光、何武等也曾建議以三十頃為私有田地的最大限度,但因遭受貴戚及倖臣們的反對。他們的主張,本來是因井田制不易實行退而求其次的辦法,但王莽卻一意要恢復井田制度,藉以上古時代理想制度來改變當下的問題。 王莽的土地政策與其崇古的精神亦有莫大的關係。從其於建始國元年下詔改田制足以見之。現引述如下: 「古者,沒盧井八家, 一夫一婦田百畝,什一而稅,則國給民富而頌聲作。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秦為無道,厚賦稅以自供,罷民力以極其欲,壞聖制,廢井田,是以兼拼起,貪鄙生,強者規田以千數,弱者曾無立錐之居。又置奴婢之市,與牛馬同欄,制於民臣,顓斷其命。姦虐之人因緣為利,至略賣人妻子,逆天心,誖人倫,繆於『天地之性人為貴』之義。書曰予則奴戮汝唯不用命者,然後被此辜矣。漢氏減輕田租,三十而稅一,常有更賦,罷癃咸出,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稅一,實什稅五也。父子婦終年耕耘,所得不足以自存。故富者犬馬餘菽粟,驕而為邪;貧者不厭糟糠,窮而為姦。俱陷於辜,刑用不錯。子前在大麓,始令天下公田口井,時則有嘉禾之祥,遭反虜逆賊且止。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為『私屬』,皆不得買賣。」 王莽把「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的井田制當作解救時弊的唯一良方。至於「更名天下田曰王田」,「不得買賣」,則源於周天子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原則,而其分配土地的方法,「分餘田,授新田」也符合孟子關於土地問題的思想,可見王莽改革田制之動機,是以復古作大前提,但沒有深入地分析其可行性。 王田制乃為「其男口不盈八,而田過一井者,分餘田予九族鄰里鄉黨。故無田,今當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井田聖制,無法惑眾者,投諸四裔,以禦魑魅,如皇始祖考虞帝故事。」 有了對王田制的背景與其內容的了解後,便會發現在這套改革的背後有著很大的阻力與反對的聲音。王莽要面對的敵人便是各方的大地主。如張壽仁所說:「一個豪強可能同時兼具三種身份。權貴階級可利用權勢經商營利,而成為富賈;既成富賈,則購置田地,而成為地主」 因而可知,王莽的土地政策必定面臨官僚、地主的大力反對,以致行政上及財政上都造成不便,對其統治構成不良的影響。而且,他規定田地不可買賣,令到農民遇到災禍時無法轉買田地周轉,令社會產生很多不便。新朝中郎區博對王莽的勸諫可總括王莽土地政策的失敗,他說:「井田雖聖王法,其廢久矣。周道既衰,而民不從。秦知順民之心,可以獲大利也,故滅盧井而置阡陌,遂王諸夏,訖今海內未壓其敝。今欲違民心,追復千載絕跡,雖堯舜復起,而無百年之漸,弗能行也。天下初定,萬民新附,誠未可施行。」這一語道破了王莽這套不切實際的土地改革計劃的問題。這種理想化的公式生硬地套入當日的社會環境,必定導致社會問題更形嚴重,人民未見其利反受其害,最後,王莽被迫在始建國四年放棄王田制的法令。此外,奴婢私屬制亦令地方豪強感到不滿。買賣奴婢在西漢時已經很普遍。西漢的奴婢是一宗重要的商品,具有交換價值,而且,他們的生產能力又十分高,這些令豪強地主能夠累積財富。不過,王莽面對奴婢的牛馬其生,與主人的專斷其命,深值同情與不平,乃令奴婢為「私屬」,不得買賣,亦不得專殺,又寓禁於徵,下令有奴婢的人,一律一口出錢三千六百,相當於普通人的三十倍。可想而知,這項政策必定令豪強地主或是擁有大量奴婢的富賈感到不滿,嚴重打擊其經濟活動,因此,他們對王莽群起而攻之,一些豪強地主甚至將 "民田奴婢不得買賣"的法令,列為王莽的重罪,大聲討伐。 豪強地主的奴隸主階級屬性,決定王莽反對奴隸制的鬥爭,缺乏牢固的支持。 接著,其五均六管賒貸政策也帶來問題。所謂五均,為「天子取諸侯之土立五均,則市無二賈,四民常均,強者不得困窮,富者不得要貧,則公家有餘,恩及小民矣" 即是指市場上各地來的貨物由管理市場的官員來規定價格,早晚價格劃一。而六管在王莽詔書中則是 "夫鹽,食肴之將;酒,百葯之長,嘉會之好;鐵,田農之本;名山大澤,饒衍之藏,五均賒貸,百姓所取平,卬以給澹;鐵布銅冶,通行有無,備民用也。" 即是包括了鹽、酒、鐵、名山大澤、五均賒貸以及鐵布銅冶六種均由政府專門管理,而賒貸則是規定百姓因祭祀和喪事而缺錢,可以向官府借錢。祭祀惜款限期不超過十天,辦喪事不超過三個月,都得歸還。百姓如果欲經營產業而無本錢的也可借貸款,但年息十分之一。總觀這些措施,都是對百姓有利的,不過,事實上卻相反地加重了人民的負擔。王莽任命地方上的投機商人為五均司市,因此出現了 "乘傳求利,交錯天下,因與郡縣通奸,多張空薄,府藏不實,百姓愈病"。新朝的官僚體系出現問題,貪污成風,造成官商勾結,百姓受苦。另一方面,由於推行六管制度,須要徵收山湖沼稅,但這只會損害和剝奪了民眾的利益,如大司馬司允費興為荊州牧時曾向王莽說道:「荊、揚之率依阻山澤,以漁采為業。間者,國張六筦,稅山澤,妨奪民之利,連年久旱,百姓飢窮,故為盜賊。」此亦反映出這些經濟措施對於當時的百姓幫助不大,有時反過來會損害其利益。雖王莽的新政用意是好的,但其執行上卻是依靠朝中的官僚,成敗得失皆取決於他們合作與否,並不是王莽一人能成其事。 幣制改革亦面臨很多問題。王莽藉改革幣制以表現其新王朝建立後的各種新措拖、新政策,這與王莽更改官名、地名的性質沒有多大分別。王莽的目的是想把全國的政治、經濟的所有內容,都盡可能地賦予新王朝的意義,使王莽能心滿意足地當上皇位。 按周桂鈿的《王莽評傳─復古改革家》一書中的記述,王莽從攝政到篡權的十八年間,他進行了多次的貨幣改革。在他攝政時期,除了五銖錢外,新增了大錢五十和契刀、錯刀。接著在他篡權而立時,由於以「劉」字上面有卯,下面有金,旁又有刀,故罷錯刀、契刀與五銖錢 ,改用「寶貨」二十八品,包括金、銀、龜、貝、錢、布之品。其後,他又取消二十八品的復雜貨幣。最後,他取消大錢,改為貨布、貨泉,又恢復「寶貨」。而且,在改革幣制的技術上亦犯上錯誤。如以小錢直一與大錢五十為例,小錢重一錢值一,大錢重十二錢值五十,錢重與面額相差懸殊,盜鑄者熔十二枚小錢,即可鑄一大錢,故防不勝防;又例如貨布與貨泉的重量、面額不成比例,盜鑄者紛紛將五枚貨泉鎔鑄成一枚貨布。 這些事情均反映出王莽並不是理財家,其幣制改革錯漏百出,而且其政策又朝令夕改,令人無所適從,這必定導致其失敗。 王莽的幣制改革,不但未能給其皇朝帶來新氣象,反而令社會濔漫著不安的情緒。王莽規定私鑄錢者死,抵制新貨幣的刑獄。按《漢書‧食貨志》所說:「每壹易錢,民用破業,而大陷刑。」每一次的貨幣改革使很多中產以上的富農大賈因此而破產,而百姓一大批地入獄。按《漢書‧王莽傳》記載:「敢盜鑄錢及遍行布貨,伍人知不發舉,皆沒入為官奴婢」,又「民犯鑄錢,伍人相坐,沒入為官奴婢。其男子檻車,兒女子步,以鐵鎖琅當其頸,傳入鍾官,以十萬數。」由於破產者愈多,因此私鑄錢的人便愈多,涉及的層面便愈廣,導致大量的人被牽入獄。可見,這些舉動令到農商均失業,食貨俱廢,而且,混亂的幣制必定會造成金融上巨大的紊亂,令社會經濟受阻,使人民得不到一個平隱的生活,激化人民不安的情緒。 王莽外交政策的失敗,也與他的復古改革有很大的關係。王莽登極以後,極希望對外有所表現,能把外交帶到一個新的境地,以便滿足自己的精神的需要,即是他的虛榮心, 藉以章顯其皇權。王莽因仿效周代的封建制,分「天下」為九州萬國,並廢除所有王封,凡從前受漢封為王的四夷君長,一律降為侯,並改璽為章。如張壽仁在《篡國新政─王莽》一書中所引述: "始建國元年(九年),莽使五威將軍奉符命,齎金帛,重遺單于,外及蠻夷,皆即授新寶印綬,因收漢故印綬。東出者至玄菟、樂浪、高句麗、夫餘。南出者踰躈外,歷益州,貶句町王為侯,西出者至四域,盡改其王為侯。北出者至匈奴庭,授單于印,改漢印文「匈奴單于璽」曰「新匈奴單于章」。匈奴以漢制諸王以下乃有印,言「章」,今印去「璽」加「新」,與臣下無別,故不悅。 " 王莽這些舉動破壞了西漢時與外族間所保持的溫和的關係。他理想地以修改名字的方法將各方外族納為諸侯,變相地成為新朝的臣子,這令外族領袖不能接受,尤其是匈奴,楊雄曾云匈奴乃「真中國之堅敵」,而王莽卻將「匈奴單于」改名為「降奴服于」,這對五帝三王都無法征服的民族無疑是一種侮辱性的名稱。因此,在始建國二年匈奴作叛,王莽於是派兵數十萬予以討伐,連兵數年。人民苦於徵發,相聚為盜,盜患以新帝國的北邊最為嚴重。四年,王莽徵發高句驪兵以伐匈奴,高句驪叛,屢患東北邊。同年西南夷的句町,也因貶號而叛,王莽屢次派兵討伐,戰事一直拖延了十來年,弄得西南為之虛耗,卻始終不能獲勝。可見,王莽這種不切實際的政策帶來不良的後果,只會令其王朝更形不穩。 總觀王莽的新朝,均面臨著很多的問題。朝廷內部官僚系統出現分裂,削弱其行政效率,貪污成風,使政策倒行逆施,加重人民的負擔。然而王莽本身亦須負上一定責任,他盲目地崇古慕古,將上古時代的周制定為政治方針,忽略了客觀環境的需要。桓譚評語為:「王翁嘉慕前聖之治,而簡薄漢家法令,故多所變更,欲事事效古,美先聖制度,而不知己之不能行其事,釋近趨遠,所尚非務。故以高義退致廢亂,此不知大體者也。」這裏點明了王莽這套復古改革本身存在了很多問題,而這些政策直接地侵害了朝中顯貴,在這雙重壓力下,王莽必然是失敗的。資料來源 :http://hk.geocities.com/chatchinese2002/longessay.htm



dog7002wd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代人也有其清潔牙齒的方式阿...再敦煌壁畫中 就有 揩牙圖(描繪異教人歸信佛教後 要剃頭 洗臉 刷牙 潔身...)據專家研究,刷牙習俗始於印度,隨佛教傳入我國。有關刷牙的習俗,漢譯佛經中已有記載,西晉時都法護譯的佛經中有「菩薩世世持雜香水與佛及諸菩薩澡面能為楊枝梳齒」,楊枝即齒木的誤譯,梳齒即刷牙。敦煌壁畫中的刷牙圖多集中在彌勒經變和勞度叉斗聖變中,刷牙者上身全裸,蹲在地上,左手握淨瓶,右手橫於嘴上。義淨譯經中有云:「取君持,執齒木,出門外澡漱」,「君持」即淨瓶的音譯,「齒木」即當時的牙刷。隨遣唐使來華的日本學問僧空海,回國後在高野山灌頂受戒時也用過齒木潔齒。而且在中國歷史上也有一些關於刷牙的記載:  由唐壽熹所著成,成書於公元752年的古醫書《外台秘要》,記錄著唐朝以前的古方及當時的一些新方,曾提到將楊枝一頭咬軟,蘸了藥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潔」。這應該是中國最早的刷牙習慣了,在敦煌古壁畫上也有用手指揩牙的畫面。而且,據說中國是最早使用牙刷的國度,這在遼國古墓中出土文物中可以考證,世界最早的牙刷出現在中國。古代僧人也掌握了這門護齒技術,佛經《華嚴經》上甚至把嚼楊枝歸納有10大好處,其中包括「去齒垢」及「發口香」。僧人在誦經之前都要用這種方法潔牙。  明朝的名醫李時珍在其巨著《本草綱目》中也指出,用嫩柳枝「削為牙枝,滌齒甚妙」。甚至,世界上最早的"潔牙口香糖",也是出現在中國唷:北宋開寶年間陳昭遇所著的《太平聖惠方》(完書於公元992年)以及在北宋政治和年間有朝廷招募名醫所撰寫的《聖濟總錄》中都有口香劑與口香糖丸的秘方。其中一種「含香圓」,是採用雞舌香、藿香、零陵香、甘松香、當歸、桂心、木香、川弓、香附子、肉豆蔻、檳榔、白芷、青桂香、丁香、麝香共15味藥研為細末,加蜜煉製成如同榛子大小的糖圓,使用方法是「常含一糖圓,咽津」。經現代醫學分析,「含香圓」所包含的藥物,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成份,有抗菌殺蟲,生津潤燥,止血消腫的作用,經常口含既可生津去膩、香口除臭、又可消炎固齒,使口腔和牙齒獲得良好的衛生保健。北宋所記錄的古代用口香劑加工製成口香糖早在中國唐代出現,這要比第一個出現在中國當代市場上的,"經過世界牙醫聯盟認可及中華口腔醫學會驗證的可以有效防止齲齒的XX無糖口香糖"還要早上1千多年。 :p  古代人還有人用"漱口水"呢:據宋代趙令疇(公元1051年-1134年)所著的《侯鯖錄》(趙令疇是蘇軾的好友)~~~蘇軾自創造了一套濃茶固齒法;把普通的茶泡得濃濃的,在飯後用來漱口,既去了膩味,又不傷脾胃。殘留在齒縫裡的肉屑便會「不覺脫去」,不需要再剔牙,而「齒性便若緣此漸堅密,蠹病自己。」這種護齒方法得到現代中醫的認可,認為用茶漱口有其道理:因吃飯時要分泌大量帶酸性的唾液。茶中含咖啡鹼和茶鹼,帶鹼性,飯後用茶水漱口,使酸鹼中和,能令口腔清潔,殘留口中的酸鹼麻辣諸味一掃而光,味覺神經疲勞得以恢復。參考資料醫學史



dog7002wd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