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很有趣,
10年前有用過電腦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原因。

在個人電腦開始普及的時候,
主流的資料儲存媒介(軟碟)是屬於 5.25 吋 1.2M 的規格。
後來在十多年前市面上出現 3.5 吋 1.44 M 的軟碟,
由於體積小且容量大,便逐漸在市面上普及。
為了方便資料流通(拷貝),
大部分的電腦都同時裝上這兩種規格的軟碟機,
習慣上都讓大哥 5.25 吋 裝在A槽、小弟3.5 吋裝在 B槽。

後來硬碟出現之後便繼續接著住在 C槽、D槽....
在所有電腦都裝上 3.5 吋的軟碟機之後,
大家發現 5.25 吋 軟碟機越來越沒有用處,
於是原本住在A槽又肥又慢又小氣的 5.25 吋大哥便被打入冷宮、淘汰了。
從此 3.5 吋 的軟碟小弟就佔了 A槽的位置,
又因為 C槽的硬碟已經住習慣了,
他的門牌 "C:" 幾乎成為硬碟的代名詞,所以一直不願意搬到 B槽。
所以才會出現今天這種有A槽、C槽,卻沒有B槽的情形嚕

轉貼自: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503110535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og7002wdf 的頭像
    dog7002wdf

    dog7002wdf

    dog7002wd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